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育新闻
2023年10月份学校防病提示
发布时间:2023-10-07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万物成熟,天气主要以晴天为主,雨量明显减少,日间温差变化大。各学校托幼机构应注意下列疾病预防。

肺炎支原体肺炎关注度★★★★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较长(2-3周),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部分儿童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第二,要注意室内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第三,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第四,幼儿园、学校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教室及寝室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关注度:★★★★☆)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建议:手足口病易在幼儿园出现聚集性发病。幼儿园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孩子家长、学校老师、家庭保姆等要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防止因大人隐性感染而传播给儿童;对已明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家长要及时告知患儿所在的幼托机构,以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

病毒感染性腹泻(关注度:★★★☆☆)

与夏季细菌性腹泻不同,秋冬季腹泻以病毒性为主。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且其中多数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可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传播速度快。10月将进入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季节,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中易发生聚集性疫情,需多加防范。

预防措施:

1、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养成正确的洗手方法。

2、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食物充分加热。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4、得病后,在校园内如果发现同一班级有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老师应及时报告卫生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居家隔离;规范化处理呕吐物,首先使用吸水性较强的消毒纸巾清除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再使用84消毒液(5%84消毒剂与水1:24配比),对污染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拖拭消毒,处理时应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关注度:★★★☆☆)

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一般为1-2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流泪、流涕、四肢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肺炎等。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在集体单位易发生传播扩散。

建议: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注意防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十月份是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最佳时期,应做好疫苗接种动员工作。

登革热(关注指数★★★★☆)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疼痛、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少数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危及生命。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云南、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流行季节主要在5-11月。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建议前往登革热流行区(如东南亚地区)或云南、广东等地旅游时,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并且避免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地方逗留。同时要注意自我健康监测,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来,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主动向医生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

除做好上述疾病预防外,节日期间不要暴饮暴食,要做到规律用餐,合理膳食,还要预防普通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疾病。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