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学校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作者: 时间:2021-11-22 点击数:

 

编号: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  课程与教学研究                  

课题主持人:      王丽华   单  林

所在单位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申报日期 2019年10月

 

 

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填报说明

 

 

1.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专项课题以外的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和《申报评审活页》。

2.封面左上角“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评审时由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3.“课题类别”栏按专项类别填写,如申报“青年教师专项”者就在此栏填写“青年教师教育”。“研究方向与范围”栏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点》或《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项目指南》中的分类填写,如“基础教育1”或“德育专项2”等。申报自选课题者则在此栏填写“自选课题”。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4.“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并已结题;B.主持但未结题;C.参与研究;D.未参与研究。申报者只须在“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栏填上序号“A、B、C、D”,并在序号前加上“省或市”,如主持市级课题并已结题的填“市A”,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填“省C”。“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栏须如实填写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一至二项课题名称、课题级别及完成情况,未参与任何课题研究者如实填写“未参与”。

5.《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第一主持人

王丽华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0.11

行政职务

校长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管理、语文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话

13862822509

工作单位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E-mail

453977180@qq.com

通讯地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邮政编码

226314

第二主持人姓名

单林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10

行政职称

教科室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课程、教师、学生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话

13776963638

工作单位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E-mail

tzcgxxdl@126.com

通讯地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邮编

226314

﹃十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D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第二主持人参与江苏省“十一五”课题《生活德育的文化自觉》并担任核心组成员、并主持通州区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小学数学“雅致”课堂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获区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探寻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滋有味”

《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精于心,简于形-略谈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指向3W,优化数学课复习的效率》

《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吴进华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一级

课程、语文

第一子课题负责人

曹烁炜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一级

课程、语文

第二子课题负责人

于益敏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二级

英语、书法

第三子课题负责

邢金芳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

德育、社团

第四子课题负责人

曹秋秋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二级

案例研究

第一子课题参与人

穆春凝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二级

数学

第二子课题参与人

薛华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一级

美术

子课题参与

唐怡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子课题参与人

王烁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中小学二级

音乐

子课题参与人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白华文化”:“白华”二字取自《诗经小雅》,体现的是学校历经百年发展,凝练而成的一种体现学校特有气质的文化,浓缩的是学校从白而华的一种发展轨迹。立足的是学校“诚劳”百年校训,立足的是学校地处南通家纺城,立足的是先贤以及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勤劳努力创造华丽生活的一代代川姜人,立足的是学校从白华学塾(南通第一所小学)到省实验小学华丽转身这样的根基。表达的是学校通过“一领两翼三线”(一领:“回到第一”的发展理念;两翼:“优秀是努力出来的”学训和“在劳力上劳心”的师训;三线:诚劳教育、馨劳课程、巧手师生)协同发展,共同筑梦的美好愿景。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立足学校实际,传承百年校训,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教师为主进行课程建设以及校本教材的开发活动以达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优化学校管理之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在这次研讨会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最早的界定。1974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又一次成为重要的研讨议题。1986年,英国一所名叫布兰斯顿的农村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国内: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众多研究中,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一批学者的研究最为系统。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开发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他在江苏锡山高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从选修课和活动课走向校本课程”的观点。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吴刚平教授则从课程哲学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课程开发中矛盾运动的基本结构特征,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兴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也对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验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层面,我国部分学校也进行了具有“校本”意义的课程开发。目前相同内容的研究课题暂时还没有,但是相关特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零散文章。主要有西南大学张九洲房慧《研究的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西南大学教育学院何勇平、范蔚研究的《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等。他们对本课题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研究指导意义

研究价值:

1、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学校的“白华”文化。

2、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学校的课程开发力度。

3、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4、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全面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

5、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坚持以科研为指导,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障的工作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坚持文化发展,提升特色内涵,实现学校新的跨越。

1、形成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条件分析。

2、总结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特点和规律。

3、提出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4、制定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评价体系。

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校提档升级。

6、全面提高教师科研素质,造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构建校本课程的条件分析、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建立校本课程评价几大方面。

1、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条件分析研究(第一子课题)

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因素研究。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分析。

2、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评价体系的案例研究(第二子课题)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案例研究。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案例研究。

3、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第三子课题)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研究。

4、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第四子课题)

“巧手工坊”社团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绘画、书法、泥人等)。

“梦想工坊”社团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朗诵、声乐、舞蹈、机器人、象棋、足球、篮球、非洲舞等)。

三)研究重点

深挖“白华”文化的内涵,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通过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实施实验研究,后期进行校本课程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编撰校本教材,实施校本课程,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策略与方法、评价体系等。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来研究,具体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1910月~201912月):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立项;查阅文献,收集学校近年来与课题研究有关联的资料;邀请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编写课程教学内容;完成一些前期调查分析工作。

2实施阶段(20201月~202212月):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综合实践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各项研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校本教材的实施研究。通过讲座、沙龙、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校本教材的普及工作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材料汇总继续做好收集工作做好中期汇报。

3深入阶段(20231月~202312月):构建课堂实施的形式和内容,根据课题组成员的调查和总结,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更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探索校本教材的初步呈现对校本教材的挖掘研究初稿。以观摩课、公开课、汇报课、讲座的形式,与周边的学校交流,发挥辐射作用。课题组成员带着课题研究的思想,主动参与各级各类的活动,在活动中积极传播校本教材研究的理念,形成课例研究的初稿。结合研究心得,撰写相关主题论文。

4总结阶段(20241月~202412月):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论证,成果推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学校文化视角下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资料,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学校文化视角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3、案例研究法: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启发和指导下,反思有关学校文化视野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还是一个研究者,探索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6、经验总结法: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为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不仅仅是编写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还要通过课题研究,寻找到构建学校特色文化视野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策略和方法,特点和规律,以及评价体系等。

2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的开发将终结教师只会教教材,用教材的时代,通过分析、整合、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教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因此此研究不仅学生成才,也教师发展。

3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特色文化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4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能进一步丰富学校“白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提档升级,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夯实文化立校的根基。

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白华”文化下的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模式以及相关校本课程的教材,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在注重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的熔铸,最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形成强烈特色、有鲜明个性的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文化。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条件分析

论文

2020年12月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论文

2021年6月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教师评价方式

论文

2022年12月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学生评价方式

论文

2023年12月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教学案例集

案例集

2024年12月

最终成果(限3项)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4年12月

基于“白华”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教师论文集

论文集

2024年12月

“巧手工坊”和“梦想工坊”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教材

2024年12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课题组主持人及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王丽华,课题主持人,通州区川港小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2016感动南通教育风云人物,具有多年的学校管理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多年来始终关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已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

单林,课题主持人,通州区川港小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持的区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小学数学“雅致”课堂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并获区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期刊杂志,主要关注小学数学课堂的研究。

各核心组成员有来自学校中层,有来自各学科教学一线教师,他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充满爱心的使命感,积极钻研课程教材教法,在省级刊物发表过多篇教研论文,在各自的条块及学科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几位年轻教师教学有创新,思想有深度,教科有水平。

(二)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近年来,课题组成员都在积极思考、探索、开发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校本课程,本课题所选的研究题目与各课题组成员的现职工作有直接联系,成员对此课题关注已久,对课题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已在对实践有较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对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作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学校聘请了南通市教科院的冯卫东副院长担任特色文化建设的指导者,全面指导学校特色文化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学校一把手校长是课题第一主持人,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最大支持。两位主持人均是学校的教育教研骨干,都重视教科研工作,对课题研究十分支持,同时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均能得到保障。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必须的研究经费。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月  日

四、课题委托管理部门意见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月  日

五、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