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资讯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4-30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29日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

的指导意见

 

中小学德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工程。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树立正确育人理念

1. 坚持立德树人。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党史国史教育,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2. 坚持以生为本。各地各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指导广大教师自觉发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立足学生成长规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理想信念、扎实学识、道德情操、仁爱之心感染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拓展学生自主管理新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

3. 坚持“三全育人”。各地各校要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落实德育工作规范化、精细化要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依循德育工作的阶段性、连贯性、发展性,使德育工作贯穿教育工作始终,向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环节、全过程延伸。加强德育内容的丰富性、德育途径的多样性,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设多元、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推进德育课程建设

4. 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各地各校要办好、指导教师上好、引导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要严格执行国家德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好三科国家统编教材,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和育人功能。要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突出互动、实践、体验、探究等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发地方、校本德育课程,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

5. 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挖掘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爱国情怀、高尚情操、科学精神、实证方法、社会体验、法治观念、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将德育目标细化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修订完善《南通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全体学科教师的育人意识和教书育人的责任自觉。组织开展学科德育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学科德育优秀教学案例和视频资源,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案例集和视频课例集,并在全市推广。

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课程建设,保证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中小学要设立心理辅导室,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师资条件。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开展班主任全员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任职条件之一。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指导学校用好南通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云平台,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丰富德育活动形式

7. 创新主题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及生涯规划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要从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实生活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努力实现德育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队、入团、成人宣誓、开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寓意深刻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树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辅导员。以利于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德育活动学生满意度评价,坚决淘汰教育形式陈旧、满意度低、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活动。

8.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加强本区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各项措施,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集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学校教学计划及课表中体现。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社会调查、军事训练、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学工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9. 发挥网络资源的德育功能。通过建立德育网站,增加德育网页,开辟德育栏目,充实德育信息资源,形成强大的网上德育阵地和宣传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文明上网,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四、提升德育队伍水平

10. 规范教师德育工作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出台《南通市班主任工作规程》,规范班主任行为,优化班主任考核制度,引领班主任科学育人。建立德育工作负面清单制度,划定教育行为底线,让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有章可依,有理可循。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普通高中要逐步建立以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生涯规划指导老师队伍。

11. 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成立市、县(市)区两级德育工作专家团队,根据学校需求送培进校,组织开展市、县(市)区及学校三级教师德育工作全员培训。定期举办班主任研讨会、班主任沙龙,着力提升德育工作者育人能力。每年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优秀班会课比赛等活动,比赛结果在职称评聘、优秀人才遴选时具有与学科基本功大赛、学科评优课大赛结果同等效力。积极争取省级班级管理海外研修访学项目,每年选派中小学班主任到国外进修。鼓励教师开展德育研究,每年在市级规划课题中列出德育专项课题30项。

12. 健全教师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明确德育工作者的特别重要地位,将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遴选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鼓励优秀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推进班主任职级制,根据班主任职级及考核情况发放班主任津贴。单列开评德育带头人、德育骨干、德育新秀,每两年开展一次,定期遴选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待遇按相关办法执行。实施“名班主任”工程,建立德育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影响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五、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13.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各地各校要办好线上线下家长学校,继续开展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指导家长用好《人生第一课》家庭教育读本,开展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通过专家学者讲座、模范家庭育人报告会,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优化家长育人观念和教育方式,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网上家长学校”开设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庭教育视频、家庭教育案例、家长论坛等栏目,建设一支有专业能力、奉献精神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团队,做好家长问题在线解答。

14.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主动联系本地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享,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5. 实施特殊群体关爱行动。各学校要依托社区、村镇对学生,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开展常态化家访、“一对一”爱心结对帮扶。

六、落实德育工作保障

16. 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市教育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研究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相应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德育教研(科)员,统筹领导并指导区域德育工作。学校党政负责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德育会商机制,定期主持、召集多部门共同研究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每年召开德育工作现场会,每两年开评一次“德育先进学校”。

17. 强化德育工作督导评估。全面启动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估,出台《南通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对各地德育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与检查,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学校教育教学。

18. 落实德育工作经费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德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要在年度公用经费中足额安排德育工作经费,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一半计算,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工作量列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积极开展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市、县(市)区级项目培育机制,给予培育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

19. 营造德育工作良好氛围。厘清班主任工作责任边界,帮助解决班主任工作、生活中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切实维护班主任工作的职业尊严和正当权益。加强德育基地建设,推出德育精品示范典型,宣传、学习、推介德育工作典型,扩大德育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各方面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2019429日印发

 

CopyRight @ 2008-2017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70205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