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督导公报
关于向张謇学校下发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回访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6-06-06浏览次数:字号:[ ]

通州区通中教

育督导责任区

 

通中教督 [2016]11

 


关于向张謇学校下发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回访意见的通知

 

张謇学校:

现将关于张謇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回访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回访意见,以十三五规划为统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立足本校实际,坚持特色办学,文化立校,提升学校品质,让张謇学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努力创出成绩,书写新篇章。

 

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组

2016528

 


抄送:通州区教育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高新区金新街道,各教育督导责任区,通中片各义务教育中小学校。

 


关于张謇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的回访意见

 

张謇学校:

   受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于201542855对你校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督导结果通知书。根据省、市教育督导有关规定,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于2016524组织部分责任督学对你校进行了督导回访。主要听取了季晓东校长关于整改情况的汇报,开展了听随堂课、查阅资料、察看校园、问卷、个别访谈等活动。我们总体感到,你校从接受督导评估至今,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行动有力。督导结果通知书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较好落实,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大胆探索,办学个性进一步彰显

  1、诠释“勤逊”内涵,扩大“勤逊”影响。学校对历经百年的“勤逊”校训,既诠释其传统文化的厚重,又赋予时代精神的意蕴。“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岗、敬业”遥相呼应,“逊”则与“诚信、友善”一脉相承,闪耀着素质教育的思想光芒。为弘扬勤逊文化,开设了学校文化建设讲坛,由勤逊研究社成员宣讲“勤逊”研究心得;为了方便教师领略张謇教育思想精髓,学校编印了《张謇语录》材料,组织师生吟诵张謇名句;选择部分张謇的警句名言布置在校园内,让师生随时聆听张謇教诲;设计喷绘了“张謇与张謇学校”、“张謇书法楹联欣赏”等宣传展板,让师生了解大师,亲近大师;精心设计了新校徽,使其成为勤逊文化的有一个鲜明的标志;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彰显勤逊文化氛围,使校园网站成为传播勤逊文化的重要平台;正着手准备编撰《勤逊文化读本》,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诠释勤逊内涵,让勤逊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研发课程载体,融合新教育理念。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整合、规划,形成勤逊课程架构。“勤”课程主要包含勤学苦练、自立图强、勇于探索等课程文化要义,目前已完成课程开发的有“经典古诗文诵读”“消防伴我成长”。“勤”课程还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接轨,开辟生活教育的实践基地—— “三合一”小农场、謇园、陶园;组织生活教育活动——走进食堂自己动手包水饺裹粽子、下到田埂地头学习农事劳作、参加消防夏令营提高安全自救能力、走访新兴企业体验快速发展……“逊”课程更多指向德育范畴,包含谦恭礼让、自信包容、合作互助等课程文化要义,目前完成开发的有“走近张謇”,正开发中的有“君子礼仪”,拟开发的有“謇园小导游”等课程。同时,“勤逊”课程汲取新教育的理念,带领学生体验“晨诵、午读、暮省”的简朴生活方式,参与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实验,从一定程度上丰富、拓展了勤逊教育的探索实践,让勤逊教育显得更加鲜活生动。

  二、潜心研究,更多关注特殊群体学生。

    针对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比越来越高的现状,学校召开了班主任论坛——“同在蓝天下: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专题研讨活动”,班主任交流各班调查、分析结果,研讨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措施。

1、创设和谐氛围,开展结对帮扶。学校努力营造平等、关爱的氛围,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迅速融合到集体之中。对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学校为其申请义务教育助学金,特别困难的减免在校午餐费。学校为每一位外来务工子女建立了档案,要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多给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各班开展为外来务工子女过生日活动,让这些孩子深刻感受的老师和同学浓浓的爱意。在庆六一活动中,鼓励外来务工子女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学校开展了两个“结对帮扶”活动:一个是老师和学生结对,一名老师帮扶所在班级的两名外来孩子。另一个就是本地孩子和外地孩子结对。结对的形式有学习成绩好的本地孩子帮扶一个学习困难的外地孩子,也有适应能力强的外地孩子帮扶一个本地孩子等。

2、针对不同情况,落实相应举措。为了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科学、有序、有效,学校制定了不同年级段的养成教育细目表,让孩子有规可循。各班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习惯的养成。如开展主题班会《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等。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校提出在学习辅导上 “课上多关注,课后多辅导”的策略。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也充分考虑到合理搭配,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外地孩子都有一个“小先生”。学校利用家长学校,面向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家长群体开设了系列讲座,以不断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环境。还通过“家校通”平台、班级微信群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们从中吸取成功的教育经验。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外来务工子女精神面貌总体上有了很大改变。原来那些不讲个人卫生、翻围墙、随意攀折枝叶、逃学、拖拉作业等不良行为渐渐少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子女出现在优秀学生行列,多人被评为“校园十佳”之星。

  三、把握机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学校刚搬迁到新校园时,专用教室不足,给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困难。经学校积极争取,在多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同和堂二楼上加了一层,对食堂二楼进行改造,增加了两间专用教室。装备部门调拨了三套电子白板,实现了网络教学班班通。另外陆续配备了100套课桌凳、14台笔记本电脑、6台饮水机、1台食堂餐具消毒柜等设备。20155月,学校顺利通过验收,被评为南通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根据南通高新区2016道路建设规划,校园东侧和南侧将分别修建金源路和银河路,其中金源路恰好从学校操场经过,操场必须迁址重建。学校从有利于校园布局调整、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角度,积极建议将新操场建在目前校园的西侧。校园布局的调整,将让整个校园结构更为合理。

    一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南通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南通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南通市暑期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先进学校、通州区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通州区优秀教工之家等,办学成绩较为显著。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面对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需求,作为一所南通高新区的重点学校,还应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优化办学举措,努力实现办学水平的新跨越。目前在办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1、面对校园布局的调整,应集思广益,多方论证,提高校园规划、设计、建设的水准,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化要求相融合,体现“勤逊”文化的特色。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各学科领军人物,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勤逊教育的研究缺少系统理论的支撑和专家的指导,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放大张謇学校的品牌效应,扩大区域影响力。

责任区对你校在接受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后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希望全校上下,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以人为本,以法治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精心制定好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目标,细化举措,锐意进取,在建设高新区最美、最优、最强学校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通中教育督导责任区督学组

                       2016年5月28 

 

 

                         (报告督学:成帅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闻投稿邮箱:tzjyxw@163.com 
建议IE6.0,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10028272号-1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