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性综合
督导评估的回访意见
特殊教育学校:
受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区局直学校督导责任区于2011年4月29日对你校进行了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了督导结果通知书。针对督导结果通知书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你校认真加以研究,逐一整改落实,并根据今年年初督导室集中开展义务教育督导回访通知要求,及时向督导室和所在责任区报送了“整改报告”。
根据省、市教育督导有关规定,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局直学校责任区于2016年5月31日组织区政府督学、区责任督学对你校进行了督导回访。主要听取了陆灵俊校长关于整改情况的汇报,开展了听课巡课、查阅资料、观摩社团活动、参观新校区、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活动。我们总体感到,你校从接受督导评估至今,瞄准目标,选准方向,切实针对督导评估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整改措施扎实,整改成效明显,学校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办学成绩显著。
一、 加强科学规划,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不断优化。
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近年来,学校抓住校安工程、创建现代化学校的契机,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争取了一定投入。新添电子白板14套,计28万元;笔记本电脑50台,计17.5万元;升级学校数字监控系统,投入5万元;改造校园广播系统,投入2万元。学校环境及设施设备得到了初步改善。
学校今年将实现整体搬迁,办学条件将得到质的提升。2015年11月,区委区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区财政投入一千万元,将区金郊初中旧址改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改建后的学校占地将由原来的6500平方扩大到14360平方,建筑面积8045平方,接近原来的两倍。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区域划分清晰,布局合理。未来五年班级数达到18个,在校生160人,生均占地面积90㎡,超过省标5㎡;生均建筑面积50㎡,超过省标25㎡;绿化覆盖率35%,达到省定标准。
新校区规划科学,设置齐全。除了具有能满足教育教学的教学楼、宿舍楼,还有容纳二百人的多功能报告厅、风雨操场和十余个功能室为残障孩子的教育和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其中,功能室设置齐全,包括个训室、听力测试室、律动与音乐教室、书法与美术教室、感统训练室、家政教室等。录播教室与情境模拟街更是南通地区首屈一指。另外,一幢二层小楼改建成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有力保障向学前和高中延伸。新校区还建设了模拟生活情境一条街,学生可操作的家政室,学生烹饪操作实验间,将原操场部分改造成了的农产品种植区。
硬件设施的完善,校园环境的优化,使得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残疾学生更好的融入并适应社会生活打下比较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 注重德艺双馨,推进名师工程,师资水准不断提升。
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进一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位置,抓好、抓实,抓出实效。
五年来,教师队伍数量、专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教师49人,其中年轻教师14人;现有教师中,特教学校专业毕业的12人,名优教师12人,占比31%。现有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26人。
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重视塑造师表形象,强化主人翁意识。教师的道德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断增强。吴爱琴老师被评为南通市劳动模范、十大感动南通教育人物。多人次被评为通州区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通州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注重教师队伍核心素养的打造。在抓实校本培训的同时,尽可能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在江苏省、南通市特殊教育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和教学技能比武中取得不斐的成绩,多次获得省市级一二等奖。近三年学校涌现出一批名优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形成梯队。两个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顺利结题。
大力度引进多种专业的教师,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从普通教育系统调进多名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各专业的中青年教师。2008年至今,20名新进入学校的老师参加区级以上培训3817课时,他们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51篇,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21节。
三、 培养自立精神,实施个性教育,办学内涵不断丰富。
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中国最早的县级农村聋哑教育学校,历史上取得过辉煌的业绩,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积淀。新的时期,在“让特殊孩子不再特殊”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着力打造“自立”文化主题,以培育“自立”精神、实施“自立教育”为重点,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系列,师生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营造“自立文化”的校园环境。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学校文化广场、校史荣誉室、励志教育长廊、橱窗板报、校园电视台等文化设施,突出“自立”精神,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开发实施“自立文化”校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精心设计课程目标,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开发了自立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之一《我能行》,修改完善和积极实施《诚信文化》、《礼仪文化》、《感恩文化》等校本课程。开设“生活适应”文化社团。学校开办各种简单易行、锻炼孩子们主动适应社会、回归生活的社团,一周安排两到三天时间下午进行走班制学习,目前学校开设了编织、简笔画、串珠、数字油画、跆拳道等社团,参与学生达到50%。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自立”教育。着眼学生的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协调的学校课程体系。在上午文化课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下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进行模拟生活教育,引领学生逐步走向社会。构建“生活化”教育。构建了以“生活化”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作目标与内容体系,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组织1至2次全校性的以“自立”教育为内容的大型比赛。以年级为单位,各班每学期开展2至3次以“自立”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活动。
随着各级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对特教事业愈发关心与重视,特教学校校园的搬迁,特殊教育学校在“十三五”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的挑战。对学校办学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推进名校建设工程。新的校园,新的规划,新的办学章程,迎来新的发展良机。近几年学校以“社会适应能力”为主题,致力探索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文化设施建设、师生文化生活、培育学校精神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希望学校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发展。在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打造,关注文化溯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因子,树立完整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形象,同时加以提炼,提出凝练的学校文化表述。根据相关要求,建设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开放式办学,服务式管理通州特色的特教办学模式。
2.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根据学生的残疾程度、类型不同以及残疾儿童种类增加的新情况,确立新的质量观,更新教学理念,科学制定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校本课程,积极探索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
3.进一步培育师资核心素养。学校教师来源不一,其专业性、学历及年龄结构等原因,造成相当多的教师对特教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个别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学校要切实加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培育各种学段的优质教师和领军人物,解决好学前和高中部的师资问题。
局直学校督导责任区对你校在接受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后的整改工作表示满意。希望学校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并以此为统领,以校园搬迁为契机,以国家省市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依据,认真落实此次督导回访过程中领导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打造“自立文化”,“教康互补”,“个别化课堂”,“生活化课程”四张名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尽快达成《江苏省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实现“苦干三年,创全省名校”的目标,再铸通州特殊教育的辉煌。
局直学校督导责任区督学组
2016年6月3日
(报告督学:曹 进 李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