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点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热门点击 >> 正文

热门点击

第十二单元 统 计

第十二单元 统 计

第一课时

1、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94~9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设计理念

小组合作,自我探索,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

2、揭示课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出示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师: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分析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

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出示课本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道,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到: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二、教学新课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2、联系生活举例。

3、了解结构。

师: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师: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师: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慢吗?

师: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师: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统计这些方面的数据呢?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师: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学生观察、回答:

①、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②、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③、学生可能会说到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

生交流汇报: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1、统计心跳情况。

2、统计身高

3、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

师: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问: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

师: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

请你根据年龄的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什么信息?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

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学生独立将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身高增长情况,和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2、选择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97~9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发展统计观念,激发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设计理念

通过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统计可以为生活服务,从而更好地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生交流

生:身高情况,收入的增长,学校学生数的增长……

可以清楚地看出具体项目的数量多少情况

二、教学新课

1、观察比较,合理选择

2、制作两幅统计图

师: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分别读第97、98页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

……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

(1)、师:现在你能把这两题用合适的统计图画出来吗?

(2)、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

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

(3)、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

学生分小组讨论

交流:(1)表一用折线统计图,因为更能清楚地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表二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城市降水量的多少

学生制作统计图并校对

学生口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

师:谁能说出“五岳”是哪五个?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表格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你认为画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师:那就请同学们在书中画一画。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

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

师:想一想,把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特殊吗?(纵轴上带曲线)说说这是为什么?

完成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估计2001、2002年他们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有多少元吗?

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

学生思考完成,交流统计表中可获得的信息,讨论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生完成并交流

学生观察汇报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五、作业设计

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身边某一方面的情况做一次调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第三课时

3、练习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100~101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设计理念

通过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统计可以为生活服务,从而更好地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学会了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时,如何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老师想考考你们,你能选几个合适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吗?

(可能会有学生会讲到某生运动前后的心跳情况),补充问:如果老师要调查这一个组6个同学的心跳情况,也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吗?为什么?

师:6个同学的心跳情况彼此是独立的,不会互相变化。所以应该用条形统计图。也请你说几个适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话题。

师:今天这节课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练习八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某生的身高、体重、一天的温度变化等)

学生回答

二、教学新课

1、完成第1题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4、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1)、看折线统计图,完成表格。注意单位:万辆

(2)、完成书上的问题:2002年私人拥有汽车的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多少万辆?

(3)、你还知道了什么?

(1)、出示第2题中的表格,师:先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表格中的平平的体重画成统计图,你打算画成什么统计图?为什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要画折线统计图的?)

(2)、师:请同学们在书上画一画,画好后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时请几个可能有困难的学生依次说说是怎么找到这些具体的数据点的?)

(3)、师:根据画好的统计图,说说平平体重的增长情况。

(1)、师:请同学们看第3题,从表格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你知道“亿人次”是什么意思吗?

解释“人次”(可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说)

比如作业尚未交的学生中,语文作业:……,数学作业:……,英语作业:……

其中有这几个同学都是重复了,他几样作业都还没交。所以在统计人次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有3人次。今天缺交作业的人有×人,但缺交作业的人次是×人次。

(2)、把这张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应该画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请同学们画一画(注意检查学生数据点是否找得准确)

(3)、从图中能看出什么呢?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答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客运量最多的年份和客运量最少的年份

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三、全课总结

师:这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举例)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四、作业设计

调查本班同学近几年“五一”长假里外出旅游的人数,你发现了些什么?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

实践活动

4、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2-105页。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2、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进行相关的环境教育,从小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分析图表。

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

设计理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学会了统计知识,又有了环保意识,还有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电脑展示地球的图片。

这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同学们看了图片有什么想法吗?

2、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3、指出:

我们的人类不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糟。人口和环境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板书课题)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收集的材料,并回答如何收集的。

二、阅读交流

1、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幅统计图。

(1)、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看了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话想说?

(3)、小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2、我们的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大家可以阅读第103页的两幅统计图。

(1)、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结:我们国家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两幅统计图就足已见证。然而,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前两幅统计图来看,我们的人口、污水排放还在逐年增长,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不断努力。

3、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等这些都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除了这些,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吗?把你所知道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学生阅读。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交流想法,汇报

学生交流。

三、指导实践

1、选择主题。

⑴在我们的周围,同样能了解到有关我们生存空间的一些资料。你想了解些什么?

⑵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

2、成立小组。

根据各人选择的主题成立相应的小组。

3、确定方法。

⑴怎样开展活动呢?

⑵小结: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分析图表。

4、指导收集数据。

⑴收集数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统计工作,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到这些数据?

⑵说明:要按时收集数据,及时记录下数据,防止资料的流失。如果了解空气质量或气温变化情况,至少要积累十天的数据。

学生:气温变化情况,空气质量情况等

学生自己选择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每天测量、上网、走访单位等。

四、亲历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教师适时了解情况。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制成统计图

分析图表

五、作业设计

继续完成制图过程

六、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实践活动

5、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把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到的自己所在地区有关生存空间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综合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熟悉、巩固统计方法与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

设计理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学会了统计知识,又有了环保意识,还有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汇报交流

谈话:我们已分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今天就请大家汇报交流一下。

1、下面先请第一小组汇报交流。

⑴你们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⑵同学们这小组绘制的图表对吗?

⑶你们有什么想法?

2、第二小组汇报交流。

⑴你们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⑵同学们这小组绘制的图表对吗?

⑶你们有什么想法?

3第三小组汇报交流。

……

第一小组代表汇报:

我们组了解的是

情况,绘制成了

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发现 ,想到了 。

学生回答提问。

学生回答提问。

学生交流。

第二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回答提问。

学生回答提问。

学生交流。

第三小组代表汇报。

……

二、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从统计知识和环保两方面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