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2025-07-29 09:40:49 星期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案设计  精致课件  练习资料  软件下载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数学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教案设计 > 正文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022年08月27日 13:36    作者:  编辑:caorudi  浏览: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的语言,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那奇妙的世界。课文共6小节,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第1小节总述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激发阅读期待;第2~5小节以并列的形式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四种天然的指南针;第6小节不仅点题,还点明诗的主旨,并与开头相照应,告诉学生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细细观察,多多思考。

学习本课生字时,可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并注意在学习课文中随机巩固。教学中要扣住“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把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能积累“慌、辨”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水滴迷宫》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说一说感受。

1.故事导入。

师:一天,老师带着学生郊游,李小萌因为不听从老师的指挥,独自乱跑,在野外迷了路。这时,他想起了一首小诗,利用诗中的知识找到了回家的路。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题目中的“要是”可以换成什么词?(如果、假如。)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过渡:在野外迷了路,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想一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

2.学生自读课文,读中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比比谁的方法好。

③小组内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她贴上小星星;没有达到要求的,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合作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同学们,你们会读生字了吗?那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读读课文呢?

1.指名读第1小节,学习生字“慌、辨”。

(1)“慌”,三拼音节,后鼻音。“慌”是一种心理感受,与“心”有关,所以是竖心旁,右边的“荒”表示读音。“慌”可以怎么组词?(慌张、慌乱、慌忙、惊慌。)

(2)“辨”,三拼音节,前鼻音。可组词识记:辨别、分辨。也可以比一比识字:辨——辩——辫。

2.指名读第2小节,学习生字“忠、实、导”。

(1)“忠、实”都是翘舌音。“忠、实、导”这三个字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来记忆。中+心=忠;+头=实;巳+寸=导。

(2)给生字组词:忠——忠实、忠诚、忠心。实——果实、实在、诚实。导——向导、指导、导游。

(3)齐读句子,理解“忠实”“向导”。

“向导”指引路或指点方向的人。“忠实”是“忠诚可靠”的意思,文中指用太阳来辨别方向非常可靠。

3.指名朗读第3小节,学习生字“盏、永、闯”。

(1)学习生字“盏”。“盏”,翘舌音,前鼻音。皿字底。我们还认识哪些带皿字底的字?(出示:盆、盘、盛)“盏”在文中是量词。

(2)学习生字“永”。“永”,象形字,其古文字像长长的水流,本义是水流长,引申为时间久远。

(3)学习生字“闯”。“闯”,会意字,从門(门),从馬(马),像马突然闯入门中,表示猛冲。

4.指名读第4小节,学习生字“碰、稠、稀”。

(1)学习生字“碰”。“碰”前鼻音,韵母是“enɡ”。两手动作演示,理解“碰”在文中是“遇到”的意思。

(2)学习生字“稠、稀”。

①(课件出示句子)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②学生齐读句子,说说“稀”的意思。(“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

③学生猜一猜“稠”的意思。(“稠”和“稀”是一组反义词,“稠”的意思就是枝叶很密很茂盛。)

5.指名读第5小节,学习生字“渠、积”。

(1)学习生字“渠”。(课件出示水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再让学生认读“渠”字组成的词语(沟渠、渠道、水渠),加深记忆。

(2)学习生字“积”。“积”读“jī”。比一比识记:积——和。组词:积压、积累、积雪。

6.学生齐读第6小节。

7.整体识记: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9个字,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课件出示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分类指导。

“扌”中的提收笔指向右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右部上部略宽于下部。

“十”字的横穿插到金字旁第二横和第三横中间。最后一笔竖稍长,收笔比金字旁下端要低。

右上部分第一笔横撇弯钩起笔与左上第一笔横平齐。“巾”字窄于上部,居中,竖沿着竖中线行笔。整个字三部分都要写紧凑。

第五笔为提,不要写成横,起笔略高于第七画的收笔。“力”的撇要穿插到左下方。

上面是“巳”,与第一笔相连,不要写成“已”。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稍下一点。

第一笔在竖中线上起笔。横折钩中的竖段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是捺,不是长点。

右边的第一笔点要高于左边“石”的第一横。最后一横在“石”字的下面起笔。



牛字旁最后一笔为提。第七笔横起笔穿插于牛字旁横和提的中间。第八笔横比第七笔横短。最后一点写在竖中线上。

“口”比禾木旁稍低。“只”字的撇穿插到禾木旁点的下面,

最后一笔是长点。

3.请5名平时书写比较规范的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其他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临写。

4.集体评议学生的书写作品后再练写。

五、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本诗共有(  )个小节。第1小节说大自然有许多(  );第2~5小节分别介绍了(  )、(  )、(  )、(  )这四种(  );第6小节说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应(  )、(  )。

2.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读一读、记一记课后习题第二题的词语。

①自由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汇报。(每组词语意思相近。)

②多形式对读词语,如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再记一记。

(2)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请教周围的人,也可以自己查资料。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复习生字词,听写“野外、大自然”等16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词语。

3.谈话导入。

师:要是我们在野外迷了路,到底该怎么办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课文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说了什么。

(2)认识“指南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指南针,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教师讲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像一块大手表。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指针总是指向南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大家来骄傲地读读这个词——指南针。

(3)理解“天然的指南针”。

①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天然”这个词。(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

小结:“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天然的指南针”就是指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能够指示方向的事物。

(4)指导朗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句,“要是”读后稍停顿,体现出假设的语气,“野外”要稍做强调。“可千万别慌张”应紧接上句,“千万”要重读,表现关心。“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要强调“天然”,表明不是真正的指南针。

(5)学生齐读第1小节。

过渡:“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那么,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

2.默读第2~5小节,圈画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3.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哪个是天然的指南针。(太阳。)

(2)结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灯在前方时,影子会在后面;灯在左边时,影子会在右面。

(3)指名说说太阳是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是怎么指明方向的呢?(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

(5)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因为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时分高挂在南方,傍晚从西方落下,永远不会变,所以说太阳是“忠实的向导”。)

(6)指导朗读第2小节:“太阳”要重读,读后停顿,体现这一小节介绍的是“太阳”这种天然的指南针;“忠实”读出夸赞之情;“中午、南边、树影、北方”几个词语读得稍重一些,突出太阳指示方向的方法。

(7)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8)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过渡:白天有太阳,太阳可以给我们指示方向,晚上该怎样辨别方向呢?

4.学习第3小节。

(1)自由读第3小节,说一说:谁是天然的指南针?(北极星。)它是怎

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2)交流:你认识北极星吗?天空中那么多的星星,该怎样认出它呢?

①“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说明它很亮,一直高挂在北方。

②(课件出示插图一及指路灯图)学生感受北极星指引方向的特点。

③教师教学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颗明亮的星,形状像勺子,因容易辨认,故可以借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极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即北极星的位置。

(3)齐读第3小节。

(4)指名说说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过渡:除了太阳和北极星,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5.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说一说这一小节中“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大树。)它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随着学习交流,教师出示句子: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引导理解“稠”“稀”:(课件出示大树左右稀疏分明的图)学生根据所示句子指明南北方向。然后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再联系语境猜“稠”的意思,最后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进一步形象感知“稠”指枝叶多而密。

③质疑: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呢?(因为南边阳光充足,树叶就长得多而密。)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把大树当人来写,“帮助”一词让人感觉像朋友一样,读出友善亲切的感觉。“稠、稀”“南、北”为反义词,要读出对比感。

6.学习第5小节。

(1)指名读第5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沟渠里的积雪。)

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沟渠南北的雪化的速度不一样。)

(2)质疑:沟渠中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还是北方?


(3)学生交流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见右图)

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渠南边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

(4)学生齐读,然后说说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

(5)朗读指导:体会作者把雪当作人来写,“特别怕”“指方向”要读出友善、亲切之感。“快、慢”“南、北”为反义词,要读出对比感。

过渡: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么发现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发现它们?

7.学习第6小节。

(1)齐读第6小节,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2)对比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你发现了什么?(前三行完全相同)

(3)探究:这一小节启示我们什么?(多留心观察自然,多思考。)这一小节有什么作用?(揭示诗的主旨,与开头照应。)

(4)男女生合作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

(5)指导朗读:“很多”重读,与后面的“细心观察,多多去想”形成关联,从而传达出只有细细观察,多多思考,才能发现更多天然的指南针的意思。

小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最有办法的人;只有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三、迁移表达,拓展延伸

1.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2)师生共同回顾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给人们指点方向的,并完成下列表格。

天然的指南针

时间

辨别方向的方法

太阳

晴天

太阳在南,树影指北










2.拓展练习。

(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其他天然指南针,教师再补充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

生1:在我国北方,房屋讲究坐北朝南,一般门向南开。

生2:低矮的蕨类植物和藤本植物在山坡北侧比南侧长得更快。枯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比较稀疏,向北一侧的则较紧密。

(2)仿写小诗: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及教师补充的资料,仿照课文第2~5小节的形式写一写。

预设:

一个个苹果挂在树上,

它们可是热情的方向牌。

看看苹果哪边红,哪边绿,

就可以分辨南方和北方。


岩石上的青苔也是指南针,

紧急的时候它会帮你指点方向。

湿润、茂盛的一面是北边,

干燥、光秃秃的一面是南边。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