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学生疑
1.音乐导入,初识人物。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
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
(2)出示图片,认识“邓小平”,指名读。读准后鼻音,齐读。
(3)你们还知道邓爷爷的哪些事迹?学生交流介绍。
(4)重点指导“邓”字。
①提示要点:“又”字捺笔变成点,耳朵挨着它来站。横撇弯钩一笔成,最后一竖直又长。
②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2.字词过渡,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说邓爷爷在干什么。
(2)(课件出示词语“植树”)指名读。读准翘舌音,齐读,并板书“植树”。
(3)重点指导“植”字。
①识字“植”:“植”的右边是“直尺”的“直”,下方框里有三横。
②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4)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完成任务。
①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③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
(2)分组读,教师点评。
(3)认读检测。学生开火车读字词,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
挖 选 握 移 挥 填 茁 扶 天坛 高龄 格外 兴致勃勃
2.再读课文,解读字词。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他读得怎么样?
②提问:读完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③学生说说对植树节的了解。
④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1987年的这一天,天气怎么样?(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
a.指名读句子。出示相关天空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怎样的天空。
b.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这就叫——碧空如洗。(板书)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这就是——万里无云。(板书)
c.读句子,边读边看边想画面。
②邓小平爷爷在哪儿植树呢?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2句话)
A.指名读句子。出示“天坛公园”图片。
B.交流识记:
a.“坛”。这是本次植树活动的地点,“坛”是古代为了举行重大活动,用土和石头筑的高台。
b.“龄”。点拨:一般含偏旁“令”的字大多读后鼻音,如“玲、零、岭”;含“今”的字大多读前鼻音,如“含、吟、琴、念”。
C.动画演示“天坛公园”,颜色变深放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点拨:词语的变化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用这句话中的词语来说,就是——引人注目。
D.说说“格外”的近义词。
E.用“引人注目”说一句话,指名说,教师点评。
课件出示:
操场上 格外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
③“引人注目”的邓小平爷爷在做什么呢?谁来接着读一读?(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3句话)
a.指名读。相机正音“树坑、不肯、休息”等词语。
b.邓爷爷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兴致勃勃)理解“兴致勃勃”。那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句话呢?指名读,教师点评。
c.对比读。读一读,说一说,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有了汗珠,仍不肯休息。
相机理解“满”。(课件出示词语“满是汗珠”“满意”)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83岁高龄的邓爷爷植树的辛苦。谁还能用“满”字组词?“额头已经满是汗珠”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满头大汗、挥汗如雨等)
d.指导“满”字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并强化要点:“满”是左右结构。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艹”平齐;右边要写得紧凑,第一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第六笔为横折钩。
e.学生练写,教师点评。
④齐读第2自然段。
指导“格、引、注、休、息”的书写。
1.观察生字“格、引、注”的字形,发现结构异同点。
(1)学生交流。“引”左宽右窄;右边的竖要写得直。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点评后学生再练写。
2.学习书写“休”“息”。
(1)“休”左窄右宽;“息”上窄下宽,“心”宽而扁,托住“自”。
二、合作探疑
1.精读课文,感知认真。
(1)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呢?自由读一读第3自然段,圈画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
(2)指名交流。
(3)你能把这些动词填到下面的句子中吗?指名完成任务。
课件出示:
站 挖 挥 挑选 移入 说 填 看看 走 扶
邓小平爷爷先( )好树坑,然后( )树苗,( )树坑,又( )锹( )了几锹土。接着,他( )到几步之外仔细( ),觉得不是很直,连声( ):“不行,不行!”他又( )上前把树苗( )正。
(4)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段话?
(5)指名模仿动作。谁能学学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样子呢?学生表演动作,教师点评。
(6)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动作可不一般呢!请大家默读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填空。指名完成后齐读。
课件出示:
( )地挖着树坑 ( )地挑选 ( )的柏树苗
( )地移入树坑 ( )看看 ( )说
(7)从所填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8)指名读、齐读第3自然段。谁能把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态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关注邓小平爷爷的动作,如“精心地挑选”“小心地移入”“仔细看看”等,重读这些短语。“不行,不行!”要读得紧凑。
2.研读课文,启发思考。
(1)终于,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这棵栽好的小柏树是什么样的?请默读第4自然段,指名说,感受小柏树的生机勃勃。
(2)指导朗读,引导评价。
①指名读,分组读。
②齐读。(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3)小结:邓小平爷爷看着亲手栽下的小柏树,想到它将来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天坛公园和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绿意,心里该有多高兴啊!
(4)邓小平爷爷的心愿实现了吗?指名说。(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①出示天坛公园小柏树和参天大树的对比图片。
②几十年过去了,小柏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这“美丽的风景”离不开邓爷爷付出的劳动。让我们再来看看插图,再来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故事吧!
三、展示释疑
1.再看插图,练习复述。
(1)“美丽的风景”是由美丽的人创造的。
(2)假如你就是邓小平爷爷身边的这个小女孩,你的心情怎样?
(3)课件出示关键词,自由练习复述。
课件出示:
·兴致勃勃 满是汗珠 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挖着树坑 精心地挑选树苗 小心地移入树坑 挥锹填土 仔细看看 扶正
(4)分组交流,推荐展示,教师点评。
2.感悟文本,提升认知。
(1)为什么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讨论交流。
(2)后来,人们把这棵树叫作“小平树”。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小平树”前,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桌交流,指名说。
(4)其实,邓小平爷爷不只在天坛公园植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洒下的辛勤的汗水,有他栽种的苍松翠柏,他用自己的行动建设着美丽的祖国。
3.读写结合,鼓励行动。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植树节来了,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植树吧,把自己植树的过程写下来,用上本课所积累的词语,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植树的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