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案设计  精致课件  练习资料  软件下载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练习十二(2)P82练习十二第7~11...
练习十二(1)P81“练习十二”第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P79~80...
练习十一(2)P77~78“练习十一”...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教案设计 > 正文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023年08月10日 14:53    作者:  编辑:zhanghongm  浏览:

1课时

一、自学生疑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及雷锋图片)学生边听边唱,教师引说

师: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了解雷锋叔叔吗?你知道他的事迹吗?(指名说一说)

2.教师简介雷锋。

过渡: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22岁就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他的踪迹吧。

3.板书诗题,指导朗读。(师生齐读课题)

明确:“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合作探疑 初读诗歌,检测预习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诗歌。

1)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识记生字。

◆易读错的字

“曾、蒙、泞、荆、莹”是后鼻音,其中“蒙”的韵母是“enɡ”,不是

onɡ”;“顺”是翘舌音,避免读作“sùn”,“献”与熟字“现”同音,通过组词比较识记,如“献出”“出现”。

◆识记方法

①字理识记。

形声字,“氵”表义,“宁”表声。地面因有水而生成泥浆,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泥”,在朗读理解“那泥泞路上的脚窝”一句来理解字义。

②加一加识记。

+= ++= ++= += +=

③偏旁归类识记。

“蒙、莹”的偏旁均为草字头。“莹”还可以联系熟字“萤”,通过区别底部的不同识记。

④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在新语境中识记。

迈:年迈 迈步 迈开 需:需要 需求 急需

献:献出 献花 献宝 瓣:花瓣 瓜瓣 豆瓣

⑤比一比识记。

—— —— —— —————— ——

⑥图片识记。

出示蒙蒙细雨、脚踏大地、荆棘丛等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分别识记“蒙、踏、荆、棘”4个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认读,然后全班展示读。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齐读、指名读。

3.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再观察笔顺、笔画位置。

2)引导学生按照汉字的结构对生字进行分类。

左窄右宽:锋昨洒温暖上宽下窄:冒留弯背

3)教师范写左窄右宽的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钅”的竖提要提得干脆;右上部分“”盖住“丰”,“丰”

4)教师范写上宽下窄的字并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5)学生描写、临写,然后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

6)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投影,师生共同点评。

三、展示释疑 自读感悟,自主表达

过渡:同学们,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吧。

1.5名学生接力读诗歌,一人读一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你找到他了吗?(同桌自由交流后指名说)

2.自读诗歌,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诗句,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3.汇报交流。

汇报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出真实想法都应给予肯定。在汇报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或自己喜欢的小节。

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2)同桌合作朗读诗歌,朗读后同桌可以互相评价。

3.完成本课时对应训练。



2课时

一、自学生疑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转转盘”的游戏。

2.小组内指名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组内其他学生听写词语,然后组内互评互纠。

雷锋 叔叔 足迹 昨天 昨晚 洒水 温和 温暖 暖气

3.师生对读本首诗歌。

二、合作探疑 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1)教师范读第13小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再读第24小节,引导学生观察第24小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

2.指导朗读第12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

1)指导朗读问句。

课件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指导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何不同?(比课题多了一个短句“你在哪里”。)

②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教师的语速、语调的变化。

③指几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小结:第一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朗读的语气。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后教师示范读。

3)多形式朗读第12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读出区别,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同桌互读第34小节,再全班交流、朗读。

4.指导朗读第5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主读。

2)思考: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提示: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音,停顿久一点儿,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微慢一点儿。

5.(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后再多形式朗读。

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再到诗歌中去找找吧!

1.品读诗歌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自由读,想一想:雷锋叔叔曾在哪里做了什么事?

2)理解“泥泞”一词的意思。

①学生读诗后自由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自己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泥、泞”两个字都是含有偏旁“氵”,再联系“泥”的意思来推测;也可以从文中“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还可以联系生活情景,想象下雨天在泥巴路上行走的情景来推测。

3)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形象。

①指名读第12小节,学生边听边想象诗句描述的情景。

②想象周围环境。(课件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细雨、泥泞小路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流淌的长长的小溪,下个不停的绵绵细雨,坑坑洼洼、湿滑不平的小路,还有一路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

③想象人物表现。引导想象: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的?从“抱”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泥泞的道路上,雷锋叔叔抱着孩子是如何行走的?

④感悟形象:下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即使一个人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抱着一个孩子。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雷锋叔叔处处为他人着想,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的精神。)

⑤升华情感,合作朗读第12小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依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合作朗读第12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生自由讲,再指名讲)

2.品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指两名学生合作读第34小节,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指导理解“年迈”“晶莹”的意思。

“年迈”,可以结合语境猜测,“年迈的大娘”,指大娘年纪大;还可以通过近义词来猜测它的意思:年迈年老。

“晶莹”,其中的“晶”有三个日,可以猜测“晶莹”有“亮亮的”意思;还可以出示水晶类等图来感受“晶莹”之义。

3)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①想象周围的环境。(课件出示弯弯的小路、荆棘、花瓣上的露珠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弯弯的小路”“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十分难走的样子。

②想象人物表现。引导学生想象:雷锋是怎样踏着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前行的?“背”的样子如何?从一个“背”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洒下的汗滴”,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③想象对话:年迈的大娘和雷锋叔叔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4)教师补充“雷锋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5)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送迷路的小孩,背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真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的人。这样的雷锋叔叔,我们怎么能不爱他,怎么会不着急地寻找他呢!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前四个小节。

3.品读第5小节,拓展想象,体会雷锋精神。

1)齐读,思考:孩子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指导朗读: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调,停顿长一点,凸现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慢。

2)联系上下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寻觅寻找。)

3)指导学生拓展想象:

①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

②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身边的“雷锋”,让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③指导学生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中的“雷锋叔叔”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叔叔”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所有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4.自由地、有感情地用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三、展示释疑 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冒、弯、留、背,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宽下窄。

2.指导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及在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做“小雷锋”。

2.收集并积累雷锋名言。

小结: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永驻人们心间。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温暖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3.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