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一、自学生疑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水滴迷宫》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说一说感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题目中的“要是”可以换成什么词?(如果、假如。)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过渡:在野外迷了路,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想一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
2.学生自读课文,读中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比比谁的方法好。
③小组内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小组长为他/她贴上小星星;没有达到要求的,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合作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探疑 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同学们,你们会读生字了吗?那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读读课文呢?
1.指名读第1小节,学习生字“慌、辨”。
(1)“慌”,三拼音节,后鼻音。“慌”是一种心理感受,与“心”有关,所以是竖心旁,右边的“荒”表示读音。“慌”可以怎么组词?(慌张、慌乱、慌忙、惊慌。)
(2)“辨”,三拼音节,前鼻音。可组词识记:辨别、分辨。也可以比一比识字:辨——辩——辫。
2.指名读第2小节,学习生字“忠、实、导”。
(1)“忠、实”都是翘舌音。“忠、实、导”这三个字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来记忆。中+心=忠;+头=实;巳+寸=导。
(2)给生字组词:忠——忠实、忠诚、忠心。实——果实、实在、诚实。导——向导、指导、导游。
(3)齐读句子,理解“忠实”“向导”。
“向导”指引路或指点方向的人。“忠实”是“忠诚可靠”的意思,文中指用太阳来辨别方向非常可靠。
3.指名朗读第3小节,学习生字“盏、永、闯”。
(1)学习生字“盏”。“盏”,翘舌音,前鼻音。皿字底。我们还认识哪些带皿字底的字?(出示:盆、盘、盛)“盏”在文中是量词。
(2)学习生字“永”。“永”,象形字,其古文字像长长的水流,本义是水流长,引申为时间久远。
(3)学习生字“闯”。“闯”,会意字,从門(门),从馬(马),像马突然闯入门中,表示猛冲。
4.指名读第4小节,学习生字“碰、稠、稀”。
(1)学习生字“碰”。“碰”前鼻音,韵母是“enɡ”。两手动作演示,理解“碰”在文中是“遇到”的意思。
(2)学习生字“稠、稀”。
①(课件出示句子)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②学生齐读句子,说“稀”。(“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
③学生猜一猜“稠”的意思。(“稠”和“稀”是一组反义词,“稠”的意思就是枝叶很密很茂盛。)
5.指名读第5小节,学习生字“渠、积”。
(1)学习生字“渠”。(课件出示水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渠”指人工开凿的水道。再让学生认读“渠”字组成的词语(沟渠、渠道、水渠),加深记忆。
(2)学习生字“积”。“积”读“jī”。比一比识记:积——和。组词:积压、积累、积雪。
6.学生齐读第6小节。
7.整体识记: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展示释疑 书写指导,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9个字,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课件出示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分类指导。
3.集体评议学生的书写作品后再练写。
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本诗共有( )个小节。第1小节说大自然有许多( );第2~5小节分别介绍了( )、( )、( )、( )这四种( );第6小节说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知识,应( )、( )。
2.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读一读、记一记课后习题第二题的词语。
①自由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汇报。
②多形式对读词语,如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再记一记。
(2)生活中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可以请教周围的人,也可以自己查资料。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2课时
一、自学生疑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听写词语。
3.谈话导入。
要是我们在野外迷了路,到底该怎么办呢?
二、合作探疑 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课文第1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说了什么。
(2)认识“指南针”。教师讲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一种用磁针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看上去像一块大手表。它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无论怎么动,指针总是指向南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大家来骄傲地读读这个词——指南针。
(3)理解“天然的指南针”。
①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天然”这个词。(天然的溶洞、天然的温泉、天然的大理石。)
②小结:“天然”指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制造的。“天然的指南针”就是指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能够指示方向的事物。
(4)指导朗读。
过渡:“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那么,大自然中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呢?
2.默读第2~5小节,圈画出文中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3.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哪个是天然的指南针。(太阳。)
(2)结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光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对的:灯在前方时,影子会在后面;灯在左边时,影子会在右面。
(3)指名说说太阳是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是怎么指明方向的呢?(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边落下。)
(5)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6)指导朗读第2小节。
(7)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
(8)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过渡:白天有太阳,太阳可以给我们指示方向,晚上该怎样辨别方向呢?
4.学习第3小节。
(1)自由读第3小节,说一说:谁是天然的指南针?(北极星。)它是怎样帮人们辨别方向的?(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2)你认识北极星吗?天空中那么多的星星,该怎样认出它呢?
①“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把北极星比作指路灯,说明它很亮,一直高挂在北方。
②(课件出示插图一及指路灯图)学生感受北极星指引方向的特点。
③教师教学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
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颗明亮的星,形状像勺子,因容易辨认,故可以借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极星。用直线把勺形边上两颗星连接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五倍的距离,即北极星的位置。
(3)齐读第3小节。
(4)指名说说北极星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过渡:除了太阳和北极星,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它们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
5.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说一说这一小节中“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大树。)它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2)随着学习交流,教师出示句子: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引导理解“稠”“稀”:学生根据所示句子指明南北方向。然后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空隙大;再联系语境猜“稠”的意思,最后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进一步形象感知“稠”指枝叶多而密。
③质疑: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把大树当人来写,“帮助”一词让人感觉像朋友一样,读出友善亲切的感觉。“稠、稀”“南、北”为反义词,要读出对比感。
6.学习第5小节。
(1)指名读第5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沟渠里的积雪。)
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人们指点方向的?
(2)质疑:沟渠中的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还是北方?
(3)学生交流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见右图)
因遮挡的缘故,阳光直射到的是沟渠的北边,所以沟渠北边的积雪化得快。与之相反,沟渠南边积雪就化得慢。而高山上的积雪,南面要化得快些。
(4)学生齐读,然后说说沟渠里的积雪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
(5)朗读指导。
过渡: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么发现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去发现它们?
7.学习第6小节。
(1)齐读第6小节,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
(2)对比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3)探究:这一小节启示我们什么?(多留心观察自然,多思考。)这一小节有什么作用?(揭示诗的主旨,与开头照应。)
(4)男女生合作读第1小节和第6小节。
(5)指导朗读。
小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的、最有办法的人;只有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三、展示释疑 迁移表达,拓展延伸
1.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
(2)师生共同回顾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怎样给人们指点方向的,并完成下列表格。
天然的指南针 |
时间 |
辨别方向的方法 |
太阳 |
晴天 |
太阳在南,树影指北 |
|
|
|
|
|
|
|
|
|
2.拓展练习。
(1)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其他天然指南针,教师再补充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