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一、自学生疑谈话激趣。
中华儿女又被称为“炎黄子孙”,“炎黄子孙”中的“炎”“黄”各指谁?(预设:炎帝、黄帝。)
2.板书“黄帝”,引导学生区别“黄帝”与“皇帝”的不同。黄帝,单指一个人,以土得名,字轩辕。
皇帝,代指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
3.介绍黄帝。
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视频:介绍黄帝陵和祭祀盛典。
4.课题导入。
同学们知道最早的车和最早的船是谁发明制造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答案。
二、合作探疑 初读正音,随文识字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字、词圈起来。
(2)出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创、按、材、供”,强调“创、供”的读音。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推—堆、尊—遵、材—才。
③认识多音字“待”。
出示默读要求: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着读。
2.讨论交流。
(1)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课文中是怎样介绍他的?
①理解“部落”“联盟”。
②黄帝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很多创造发明,深受人们爱戴。)
(2)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
讲了两个小故事,分别是黄帝造车和造船。
(3)黄帝的发明创造的意义是什么?
车和船的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们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
展示释疑
默读第一个小故事,梳理黄帝造车的具体过程。
默读小故事,指导学生画出这一年夏天黄帝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有一年夏天,黄帝正在干活,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他头上的草帽吹掉了。草帽是圆的,掉到地上后向前滚出了很远。
小结:圆草帽滚动。
(2)黄帝当时由看到的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这件事给了黄帝启发,他想,如果做个架子,再装上像草帽一样能滚动的东西,就可以用来搬运物品了。
小结:架子装上能滚动的东西,能搬运物品。
(3)黄帝是怎样做的?
聚焦“造船”,感受神奇
1.默读小故事,分别画出黄帝在造船过程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2.学生汇报,教师适当指导,并梳理出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