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案设计  精致课件  练习资料  软件下载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听党话 ,跟党走。
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垃圾分一分,通州美十分
读《西游记》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教案设计 > 正文
 
正、反比例练习课
2023年12月27日 12:46    作者:  编辑:shaosuhua  浏览:

忠义小学“疑学”课堂导学案

课题名称

正、反比例练习课

数学

年级班级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了解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更好的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各种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根据相关条件直接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量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反比例的量的理解。

难点: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自学生疑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要求学生说出成正反比例量的关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系式。

2.举例说明。

3.讨论正、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二 、合作探疑

1. 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1)当底面周长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

2)当高一定时,( )与( )成比例;

3)当侧面积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2.在被除数、除数、商这三种量中,

1)当( )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

2)当( )一定时,( )与( )成反比例;

3)当( )一定时,( )与( )成比例。

3.a×b=cabc为三种量,且均不为0),

1)当a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2)当( )一定时,( )与(  )成反比例;

3)当( )一定时,( )与( )成( )比例。


三 、展示释疑

1.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之后要让学生具体说明判断时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一第5题。

1)看图填写表格。

2)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再根据图像特点判断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也可以根据相关的计算结果作出判断。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一定,所以这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3)启发学生运用有关比例尺的知识进行解答。

4.练习十一第6题。

第(1)小题,引导学生根据四名同学看的是同一本书,理解“每天看的页数”与“看的天数”的乘积(也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的和是不变的,但这两种量不满足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条件,所以,它们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5.练习十一第7题。

引导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能不能用相应的数量关系式表示这种变化的规律。

6.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自主练习,再把每次输入的数与相应的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最后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作业布置:《课课练》P56 一、二

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的练习

  X:Y=K(一定)正比例

  XY=K(一定)反比例

二次备课(调整)


教后反思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