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案设计  精致课件  练习资料  软件下载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数学扇形统计图练习课
认识扇形统计图
六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练习资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练习资料 > 正文
 
五下文言文(1-2周)
2022年06月14日 15:31    作者:  编辑:xuxiaoyan  浏览:

五下文言文(1-2周)

第一周

简子①放生

邯郸②之民,以正月元旦③献鸠④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⑤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⑥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⑦矣。”简子曰:“然。”

选自《列子》

【注释】①简子:即赵简子,春秋末年晋国权臣。 ②邯郸:晋国赵氏家族的重要据城,今河北邯郸市。 ③正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④鸠(jiū):斑鸠,一种鸟名。 ⑤客:门客。 ⑥竞:争着,争相。 ⑦补:补偿。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有恩也:_____________ 2)君如欲之: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B./有恩也

C.死者/众矣

D./过不相补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的人怎样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显示,表示。 (2)让……活。

2.D

3.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

4.揭露了赵简子这一类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译文】

有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将他们捕获的斑鸠进献给简子。简子很高兴,重重地奖赏了他们。门客问简子这样做的原因,简子说:“在正月初一这天将猎物放生,是表示(对它们)有恩德。”门客说:“百姓知道您要将猎物放生,所以争相猎取它们,反而使它们死了很多。如果您想让它们好好活着,不如禁止百姓捕猎它们。捕猎之后再将其放生,恩德补偿不了过失。”简子说:“你说的对。”

【作品简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书中的每篇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第二周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②,人莫之知。往见伯乐③,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④还⑤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⑥。”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连续地,接连地。 ②市:集市,市场。 ③伯乐:春秋时期人,善于相马。后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④子:代指伯乐。

⑤还:同“环”,环绕,转圈子。 ⑥一朝(zhāo)之贾(gǔ):一天的报酬。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人莫与言:_______________ 2)去而顾之: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价十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说话,交谈。 (2)回头看。

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卖的马是一匹好马。

3.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4.示例:有些人不亲自考察和分析,盲目地崇拜权威。

【译文】

有个要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卖的马是一匹好马。他前去拜见伯乐,说:“我有一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过来和我交谈。希望您能绕着我的马看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我愿意把一天的报酬给您。”伯乐就绕着那匹马观察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不到这匹马的价格变为原来的十倍。

【作品简介】

《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五下文言文(3-4周)

第三周

七录

溥①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毕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③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七录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明代文学家张溥。 ②钞:通“抄”,亲手抄写。 ③聊:姑且。

强:勉强。 ⑤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⑥沃汤:在热水里浸

泡。汤,这里是热水的意思。 ⑦斋:屋子。

1.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溥幼学(喜欢)

B.如是者六七始(停止)

C.勤苦如此(劳累)

D.读书之斋曰“七录”(命名)

2.下列句子停顿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所读/书必手钞

2/沃汤/数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溥后来成为明末著名的文学家。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觉得张溥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1)× (2)√

3.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4.因为他勤奋踏实,学习认真,坚持不懈。

【译文】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了,朗诵过了,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像这样勤劳刻苦呢?他回答说:姑且用这种方法勉强背诵罢了。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指开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作品简介】

《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

第四周

歧路亡羊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④。既反,问:“获⑤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⑥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⑦,所以反也。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杨子:对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的尊称。 ②党:亲族。 ③竖:童仆。 ④歧路:岔路。 ⑤获:找到。 ⑥奚:这里指为什么。 ⑦之:到……去。

1.“杨子之邻人亡羊”中“亡”的意思是(

A.死亡。 B.丢失。 C.逃跑。 D.灭亡。

2.在括号内补出省略部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杨子 邻人(邻居)

3.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4.示例: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译文】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亲属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作品简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书中的每篇文章,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