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设置理念,以及小学数学教材的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地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具体来说,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运用:
(一)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以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脉络,要求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深入地思考,发现概念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这种联系表现出来。这种知识之间联系的呈现方式,和人的大脑加工信息的方式非常相似,同时在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适当加入图片,可以有效激活大脑右半球的唤醒水平,大脑左右半球协同合作,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唤醒,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竖式进行教学的,如果教师这时候借助于学科思维导图,给学生介绍用数粗细不同的横竖线交叉点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学业成绩肯定差不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老师认为数学就是要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去上,这样才能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其实不然,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长期下去,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等来代替数学概念,或者给数学概念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种亲近感,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有关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把不同三角形卡通化,给他们起名字,比如锐角三角形可以叫“锐锐”或者“小锐”等,接着让学生去表示三角形分类的相关知识,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同时学生不但能够清楚的表示出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还能运用思维导图表达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
(三)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概念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描述性的。这种概念呈现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但同时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进行准确的表述,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虽然不能直接出示定义性概念进行准确表述,但是可以借助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学习自然数这个概念时,在通过大量的举例出示了描述性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然数为主题关键词,从一个数是自然数需要满足的条件、举例说明、不符合的条件、哪些数不是自然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绘制学科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趣味小漫画。通过绘制,学生对自然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明白了自然数的范围,给学生以清晰的概念内涵掌握。
(四)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章节复习
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而言,尤其是六年级同学,临近毕业,需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复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复习,面对六年来所学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去复习,这就需要教师交给学生有效的复习方法。学科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复习工具。借助于学科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梳理,选出比较重要的章节,先进行个别章节的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等个别章节的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去用思维导图去总结一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而总结一个年级、甚至是六年所有的数学学习知识,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块化的复习总结,这和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把书读“薄”的读书方法是一致的。这种复习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高考备战中,面对庞杂的数学知识,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思维脉络,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五)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帮助老师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非常重要的平台,是连接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数学教学活动,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传统的方式大都用的是表格或者文字说明,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说明数学成果,但是显得比较呆板,同时无法展示合作团队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导图来进行成果展示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利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成果展示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展示成果,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由联想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禁锢,提出改进方法。同时,通过绘制图画、粘贴图片或者插入表情等方式,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团队成员当时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成果展示更加丰富、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