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一些教师在家庭作业设计时,容易忽略掉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转变过去一刀切的家庭作业设计思路,丰富家庭作业的层次结构,促使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全面满足。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层次化家庭作业设计出来。
例如,教师可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出“易、中、难”三个水平的家庭作业。“易”类型作业主要为知识巩固性题目,包括概念补充、习题计算等,面向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中”类型作业主要转换常见例题,适当增加习题的难度,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而“难”类型作业则具有灵活多样的题型,延伸了课堂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实践与创新,找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家庭作业的分层次设计,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有助于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完善作业评价体系
通过作业评价的及时开展,能够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自身缺点与不足,进而及时完善知识结构。首先,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同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与建议,促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高[3]。其次,数学教师需丰富评价主体,将学生引入进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得到增强,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学习和成长。
教师开展作业评价活动时,不能够单单指出学生的错误,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错误出现原因。如一些错误是过于粗心导致,教师要督促学生改正学习态度。一些错误是没有牢固掌握知识点所导致,教师要给予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最后,激励是作业评价的重要功能,小学生年龄较小,通过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因此,数学教师需深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尽量采取委婉的语言,避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3、 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作业设计与评价实施状况,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农村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家庭作业设计、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形式,完善作业评价体系,促使家庭作业的有效性得到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