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校信息  德育教育  教学科研  资源共享  教师风采  学生园地  家长学校  督导工作 
 教案设计  精致课件  练习资料  软件下载 
  资源共享 更多>>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五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四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实验计划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目录(2020)
练习十二(2)P82练习十二第7~11...
练习十二(1)P81“练习十二”第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P79~80...
练习十一(2)P77~78“练习十一”...
 
您是第 位访问本网站的人
当前在线人数 0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源共享 > 教案设计 > 正文
 
10.古诗三首
2023年08月11日 08:49    作者:  编辑:caorong  浏览:

第一课时

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

二看作者知背景,

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悟诗情,

插图注释也要看,

反复诵读入诗境。

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3.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五、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调动你的所有感觉,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

这是一句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之士报国的决心。

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怎样的心境?(板书:慨叹  何)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3)你从“快走”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六、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生: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李贺的《马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板书:石灰吟  竹石)

    初步感知,理解诗意。

    作者简介

    2)初步感知大意: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A逐句理解:
    B整体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作者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A逐句理解: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强调jing四声读音)

    任:任凭。     尔:你。

    B整体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三、感悟诗歌,体会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石灰  竹子)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竹石》呢?汇报: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板书:要有骨气)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四、总结方法,深华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2.背诵这三首古诗。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苏ICP备11012358号-1